您当前位置:虞城网官网 >> 文化长廊 >> 浏览文章

发生在商丘的成语故事及典故之六十二(分庭抗礼)

时间:2019年08月28日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次  字体:



发生在商丘的成语故事及典故之六十二(分庭抗礼)

典出《庄子·渔父》

分庭抗礼

孔子周游列国来到名叫缁帷的树林,坐在长有许多杏树的土坛上休息。弟子们在一旁读书,孔子在弹琴吟唱。曲子还未奏到一半,有个捕鱼的老人下船沿着河岸而上,来到一处高而平的地方便停下脚步,左手抱着膝盖,右手托起下巴听孔子弹琴吟唱。曲子终了,渔夫用手招唤子贡、子路,两个人一起走了过来。

渔夫指着孔子说:“他是做什么的?”

子路回答说:“他是鲁国的君子。”

“姓什么”。

“姓孔”。

“孔氏钻研并精通什么学问?”

子贡说:“孔氏这个人,坚守忠信,实行仁义……对上竭尽忠心于国君,对下施行教化于百姓,做有利于天下的事。这就是孔氏钻研精习的事业。”

渔夫又问:“孔氏是拥有国土的君主吗?”

子贡说:“不是”。

“是王侯的辅臣吗?”

“也不是”。

渔夫于是笑着背转身去,边走边说道:“孔氏说他仁也算是仁了,不过恐怕其自身终究不能免于祸患,真是折磨心性劳累身形而危害了他自己的自然本性。唉,他离大道也实在是太远太远了!”

子贡回来,把跟渔夫的谈话报告给孔子。孔子推开身边的琴站起身来说:“恐怕是位圣人吧!”于是走下杏坛寻找渔夫,来到湖泽岸边,渔夫正操起船浆撑船而去,回头看见孔子,转过身来面对孔子站着。孔子连连后退,再次行礼上前。

渔夫说:“你来找我有什么事?”

孔子说:“刚才先生留下话尾而去,我实在是不聪明,不能领受其中的意思,希望能有幸听到您的谈吐以便最终有助于我!”

渔夫说:“唉,你实在是好学啊!”

孔子又一次行礼后站起身,说:“我从小就努力学习,直到今天,已经六十九岁了,没有能够听到过真理的教诲,怎么敢不虚心请教!”

渔夫从道家哲学观点出发,批评孔子“性服忠信、身形仁义”、“饰礼乐、选人伦”,都是“苦心劳形以危其真”。指出他不在其位而谋其政,乃是“八疵”、“四患”的行为,应该各安其位,才是最好的治理。接下去又进一步向孔子提出“真”。所谓真,就是“受于天”,主张“法天”、“贵真”、“不拘于俗”。    主要是让孔子不要去做不是自已应该做的事,反之,只能给自已招惹祸患,伤了自已的“本真”,等等。

孔子听后,问渔夫住在何处,表示自己还要向他学习。但渔夫却沿着长满芦苇的河岸撑船离去了。

孔子看着渔夫离去的方向头也不回,直到水波平定,听不见桨声方才登上车子。

子路扶着车子而说道:“我能够为先生服务已经很久了,不曾看见先生对人如此谦恭尊敬。大国的诸侯,小国的国君,见到先生,没有不以彼此平等的礼节相待,先生还免不了流露出傲慢的神情(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夫子犹有倨敖之容)。如今渔夫手拿船桨对面而站,先生却像石磬一样弯腰鞠躬,听了渔夫的话一再行礼后再作回答,恐怕是太过分了吧?弟子们都认为先生的态度不同于往常,一个捕鱼的人怎么能够获得如此厚爱呢?”

孔子说:“见到长辈而不恭敬,就是失礼;见到贤者而不尊重,就是不仁。如今渔夫对于大道,可以说是已有体悟,我怎么能不尊重他呢?”

这是庄子阐发道家无为思想的一则寓言故事,主要是批评儒家的“有为”思想,未必确有其事,但“分庭抗礼”这个成语由此流传了下来。也可按原文写成“分庭伉礼”。

分庭抗礼,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侧,相对行礼,以示平等相待。现形容彼此地位及势力相等,平等相待或对峙。

注:庭:庭院;抗礼:平等行礼。

作者:掌传标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