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虞城网官网 >> 文化长廊 >> 浏览文章

从非遗“活化石”到特色“创意资源”

时间:2020年03月04日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次  字体:

 

 

 ——观贾艳梅剪纸作品有感

作者:汪振军

从非遗“活化石”到特色“创意资源”

图为贾艳梅

近年来,河南虞城的剪纸艺术家贾艳梅的作品以独特的内容,崭新的形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目光,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贾艳梅的剪纸作品何以在众多的剪纸作品中脱颖而出,备受瞩目?我以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与时俱进的艺术理念

众所周知,剪纸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是民间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中国剪纸艺术有久远的历史渊源,据考古发现,郑州商代墓葬出土的镂花夔凤金箔薄片应当是剪纸艺术在公元前16世纪的远祖形态。在纸张还没有发明之前,中华民族在其他材料上的镂空工艺已经十分成熟,创造了辉煌的艺术成就。而其他器物上的各种纹饰图案,也为后来的剪纸艺术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从裴里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从夏商周文化到唐宋文化,从仰韶彩陶到青铜器,从伏羲女娲到河图洛书,中原剪纸艺术上承远古文明,下接唐宋文化,渊源有自,蔚为大观。剪纸艺术作为民间文化一直存在于普通日常生活之中,成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从婚丧嫁娶到节日礼仪,剪纸艺术无处不在,成为广大民众日常的生活元素和生活装饰。学者乔晓光认为,“民间剪纸首先是一种传统农耕文化中的生存生活方式,其次才是生活中由人创造出的剪纸艺术。剪纸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是发生在生活中的,是和剪纸创造者的人紧密联在一起,和以人为本的文化信仰行为联在一起,是为生存(生活)的艺术。”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地处黄河中下游的河南,是剪纸艺术最为发达和丰厚的地区,其源远流长的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影响着千千万万的中原人。

从非遗“活化石”到特色“创意资源”

从非遗“活化石”到特色“创意资源”

如今时代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原文化也从原来的农耕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型。城镇化带来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变化,使传统的剪纸艺术也面临着挑战与考验。原来过年贴的窗花已经消失,原来诗人李商隐描写的“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正月初七的“人日”习俗已经消失,原来农民的围炕花也已消失,原来结婚用的喜花也被机器制作所代替,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存这一正在消失的文明记忆,保留传统文化之根,就成为当今人们思考的问题。


从非遗“活化石”到特色“创意资源”

在传承和发展的问题上,贾艳梅认为,“传承民俗文化更应该顺应时代发展,民间艺术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应该适应社会的发展,只有将其社会化、实用化,才能流传下去。如果一味走传统老路,前景必然堪忧。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这才是真正地保存、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贾艳梅的剪纸艺术立足当代,与时俱进,创作了一大批具有时代气息的作品,受到了人们的欢迎,这也从实践中证明了“适者生存”的道理。

从非遗“活化石”到特色“创意资源”

从非遗“活化石”到特色“创意资源”

为侯方域与李香君

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

中国民间文化的传承发展是通过地域性文化的生存发展与相互交融而存在的。中国老百姓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一方水土”指的就是这里的自然生态环境,包括水土、气候、山川、河流、植物、风物等,而地理生态环境的独特性又是形成地域文化的重要因素。北方的黄土高原与江南的水乡,形成了不同风格的艺术,这些都是先天造成的。而作为“一方水土”上的“一方人”,他们的生活习惯、语言、行为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北方的粗犷与南方的细腻形成了鲜明的地域差异。正是地理环境和人的生活习惯差异性造成了文化的差异性。所以,就剪纸艺术来说,不同的文化空间和文化习俗也造就了不同的文化个性。

从非遗“活化石”到特色“创意资源”

图为商丘归德府古城

从非遗“活化石”到特色“创意资源”

从非遗“活化石”到特色“创意资源”

全球化时代,随着经济的一体化,必然带来文化的趋同化,这是现代文明的特征,而文化的一体化必然造成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压制与排挤。因此,保存文化的多样性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共识。从这个角度,对于地域文化的抢救、挖掘、保护、传承,也就是保存文化的多样性,保护文化的血脉。剪纸艺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一种以人为载体的活态艺术。从文化的多样性考虑,挖掘各地的地域文化是避免文化同质化的有效手段,更是形成不同地域文化特色的重要途径。现在河南各地仍有不少剪纸艺人继承着传统的剪纸艺术,特别是三门峡的灵宝、陕县,仍然保留着非常古老的剪纸习俗,其作品地域特色非常明显,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些剪纸不仅是中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也是当今文旅产业发展最具特色的“创意资源”。

商丘是中原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将丰厚的文化资源转化成剪纸艺术作品,既需要高度的文化自觉,也需要敏锐的艺术眼光。贾艳梅的老家在商丘虞城县,是国家确定的“木兰文化之乡”,著名的花木兰传说就发源于此。这一重要的文化资源虽然在虞城,但美国却利用其文化创意拍出了影响世界的动画片《花木兰》,让中国传说、中国故事为美国创造了新的价值,赢得了几亿美元的票房。贾艳梅从这个事情中意识到开发利用本地文化资源的重要性。她开始收集关于花木兰的资料。每天都要花上近10个小时,查阅研究有关花木兰的资料,最终决定以《木兰辞》和木兰传说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灵感来源,开发剪纸作品,将虞城最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表现出来。历时7个月,19幅《花木兰》系列剪纸作品终于完成,其中《对镜贴花黄》里面表现的17个人物,充分体现木兰文化的精神内涵,从而成为当地有名的文化产品。

从非遗“活化石”到特色“创意资源”

图为木兰从军

从非遗“活化石”到特色“创意资源”

2018年是贾艳梅剪纸生涯的转折点,商丘举办两年一届的华商文化节,她应邀为华商们准备文化礼品,她在对商丘文化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创作设计了一套商丘历史文化名人作品,有燧人氏钻木取火、仓颉、孔子、墨子、庄子、花木兰、范仲淹等。华商文化节之后,经常有一些单位、企业或大公司,找她订制剪纸。目前,她每天的剪纸订单不断,有时一天就可出售100多幅作品。谈到今后打算,贾艳梅说,我想多做一些我们商丘的风景,宣传我们商丘,宣传我们厚重的文化,用剪纸艺术让商丘文化更加绚丽多姿。

从非遗“活化石”到特色“创意资源”

从非遗“活化石”到特色“创意资源”

三、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

中国传统剪纸是一种简单而独特的艺术,老百姓靠一把剪刀或一把刻刀在一张纸上就能创作出一件作品,可谓心灵手巧。这种简便的艺术创作方式和表现形式是与农业社会的生活方式分不开的,也与中国传统的艺术审美观念息息相关。从使用的工具看,民间艺术家创作的工具不是文人用的笔墨纸砚,而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用的一把剪刀,一张纸,剪刀就是农民用的笔,作品就是自己心意的表达,一幅剪纸作品实际上寄托了创作者的喜怒哀乐,它是生活的写照,情感的抒发,这就是典型的民间艺术。从表现形式看,民间剪纸丰富多彩。有喜花、窗花、鞋花、帽花、桌围花、围炕花、灯笼花、服饰花、节日礼庆花、祭祀花等,依据实用变化万千。从颜色上看有红色、有黑色、有彩色,而以红色居多,这与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和心理有关,认为红色是红红火火,代表了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核心是祈福禳灾,避难呈祥,本质上是一种吉祥文化、乐感文化。这种艺术受主流“礼乐文化”的影响,既讲实用,又讲美观,是民俗礼仪的体现。同时,又表达了中国老百姓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虽然生活艰难,但不能没有希望。虽然日子过得清苦,但不能没有欢乐。中国老百姓正是从普通的剪纸艺术中获得了生活的乐趣、心灵的抚慰、精神的慰藉、前进的力量。与文人创作的高雅文化、精英文化强调的含蓄委婉不同,民间剪纸艺术的表达更直接明了,是一种通俗的文化、日常的文化、大众的文化,并与精英文化、高雅文化一道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不同景象,和而不同,和谐共处,生生不息,绵延不断。

从非遗“活化石”到特色“创意资源”

从非遗“活化石”到特色“创意资源”

从非遗“活化石”到特色“创意资源”

贾艳梅的剪纸有传统,也有现代。有传承,也有创新。她说:“给我一张纸,我要在有限的生命里剪出无限可能,我剪去忧伤和不安,留下安静与善良。”正是对于剪纸艺术抱有热切的渴望,她的探索才有了动力和方向。在新的时代,新的生活面前,剪纸这一传统的艺术如何适应时代,如何融入时代,如何贴近生活,走进大众的视野,这是贾艳梅经常思考的问题。她认为,剪纸和书画、刺绣一样,也是艺术品。除了老一辈的窗花、绣样,现在的剪纸应该融入些新的元素,与时俱进,如果能将剪纸与家装联系在一起,剪纸就会走进千家万户,也必将走进大众的视野。

从非遗“活化石”到特色“创意资源”

图为单霁翔与商丘古城

从非遗“活化石”到特色“创意资源”

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她的作品一方面继承了传统剪纸的表现手法,另一方面又吸取了现代美术的表现技巧,将传统与现代很好地融合起来。一是剪与刻相结合,把传统的单层平面剪纸变成多层立体剪纸,增强了作品的立体效果。二是在创作过程中融入了现代美术元素,如版画的层次,油画的色彩,工笔画的线条,国画的写意。形式多样,表现力强。三是将现代摄影艺术融入剪纸作品之中,现代摄影艺术强调光线和色彩,贾艳梅创作的剪纸作品如照片一样,重视光影效果,色彩逼真,明暗对比强烈。这样,她的剪纸作品,突破了传统民间剪纸艺术表现手法单一的缺点,成为现代生活空间的高档装饰品和艺术欣赏收藏品,为传统剪纸找到了出路。

从非遗“活化石”到特色“创意资源”

从非遗“活化石”到特色“创意资源”

结语

文化是一条河,从古代流到今天,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浪花,都有自己的内容与形式。在传承中有创新,在创新中有传承,两者不可分割,互为一体,这才是艺术创作与发展的规律。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持一种开放的艺术理念,才能站在时代的潮头,得风气之先。对于剪纸艺术来说,首先必须扎根传统,了解传统,认识传统,继承传统,同时,在创作过程中,又必须汲取各种各样艺术的营养,借鉴多种创作方法。让传统艺术存活于当代,发展于当代,就必须与现代生活相贴近,与现代审美相结合。把握受众心理和市场需求,创作适销对路的作品。有人说,创新是最好的传承,只有把剪纸艺术变成剪纸商品,走进寻常百姓家,艺人才能生存,艺术才能发展。从这个意义上,剪纸艺术又不是一成不变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而变就是创新。唯有创新,才能赶上时代的步伐;唯有创新,艺术才能成就自我,成为时代注目的风景。 

从非遗“活化石”到特色“创意资源”

图为贾艳梅

人物简介:贾艳梅,女,中国民盟盟员,虞城县民协主席,商丘学院客座教授,中央统战部第一期自由职业人士研修班学员,河南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委员,商丘市政协第五届政协委员,商丘市第八批专业拔尖技术人才,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香港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专家委员会委员,商丘市文化产业协会副秘书长,虞城县政协第九届政协委员,虞城县第六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第十四届虞城县十大杰出青年,河南省和商丘市巧媳妇工程带头人,被商丘师范学院聘为文化产业导师,被郑州市金水区教育局聘为课外活动辅导专家。“贾艳梅剪纸艺术馆”先后被命名为河南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实践基地,河南省巧媳妇创业就业工程示范基地,商丘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商丘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虞城县文化产业培训基地。

 

 

 

文章热词:

上一篇:虞城姓氏知多少

下一篇:雨后江南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