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虞城网官网 >> 文化长廊 >> 浏览文章

与商丘有关的成语故事及典故之一百零一 (扑朔迷离)

时间:2020年03月16日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次  字体:


与商丘有关的成语故事及典故之一百零一 (扑朔迷离)

典出 宋朝  郭茂倩  《乐府诗集·木兰诗》

 扑朔迷离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首乐府诗,约作于南北朝的北魏,最初收录于南朝陈僧智匠的《古今乐录》,后来被宋朝郭茂倩编纂的《乐府诗集》收录到卷二五《横吹曲辞》中,后世关于花木兰的传说绝大多数都是根源于此。

诗歌以虞城县南北朝时期一个被称为花木兰的姑娘为原型,根据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塑造了木兰以女儿身征战沙场,转战南北,立下战功,不慕富贵,拒官还家的艺术形象。这首诗一千多年来被广为传诵,影响深远。

全诗正文20句,330个字,共6个自然段。按照时间顺序主要写了花木兰的四件事:一是决心代父从军;二是出征路上和战争的艰难;三是征战归来,不慕富贵,决心回家;四是回家后恢复女儿身。

全诗共分六个自然段来叙事:

第一段,写木兰决心代父从军。诗以木兰织布开始,表明“木兰是女郎”。接着写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引出木兰的心事。木兰之所以“叹息”,不是因为儿女的心事,而是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父亲年老体弱,木兰无兄长,弟弟又很小,于是决定替父从军。

第二段,写木兰出征。木兰在集市上买来了骏马,又配置了马鞍、辔头、马鞭等,告别了家人,先到黄河岸边,又到黑山头,最后到了燕山。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和“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还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第三段,写战争艰难和征战归来。描写了木兰万里迢迢,转战南北,跨过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十年征战,有的战死,有的归来。

第四段,写木兰凯旋而归和拒官回家。木兰征战归来,因立了大功,天子亲自接见。天子坐在殿堂上,除了赏赐千百金外,还让木兰做尚书郎。木兰告诉天子,不想做官,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家乡。

第五段,写木兰回到家乡恢复女儿身。父母听说木兰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廓外迎接木兰;姐姐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忙着磨刀准备杀猪宰羊。

木兰回到了原来的房间,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的旧衣裙,坐在窗下梳理头发,还对着镜子在额头贴上花黄。木兰出门去看同来的伙伴,大家都惊呆了:“我们在一块十多年行军打仗,原来木兰是女郎!”

第六段,用比喻作结束语。《木兰诗》的结尾是这样写的: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这句话是指提起兔子耳朵,雄兔会扑腾不停,雌兔会迷上眼晴,但两只兔子挨着跑时却难辨雄雌。表明木兰穿上战袍和男子一块作战时无法辨别性别。

后来人们把这句话概括为成语“扑朔迷离”,表示对复杂的情况无从判断,难于了解底细,也用于表示对某件事或某个人的不可理解或难以了解,现在主要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注:扑朔:扑腾不停;迷离:迷着眼。

作者:掌传标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