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虞城网官网 >> 媒体报道 >> 浏览文章

看乔集如何把文化基因摆进乡村振兴

时间:2019年01月02日信息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点击:次  字体:

   

“俺村这‘烟云古寨’建好后,就成方圆几十里的旅游区了。到时候干个生意,准行!”在项目施工现场,虞城县乔集乡六庄村贫困户刘国印高兴地说。

刘国印说的“烟云古寨”是六庄村能人刘文采投资的乡村旅游项目。该项目计划投资2亿元,目前,已投资近5000万元,三处凉亭已经建成,曲桥流水、高墙寨门已具雏形。

近年来,乔集乡以“丰绿增水、兴业强文”为引领,把文化基因摆进乡村振兴,依靠黄河故道打造故道林果经济,依靠烟云寺打造豫东旅游胜地,依靠刘楼杂技打造全国杂技村,弘扬孝善文化,取得显著成效。

传承历史文化 打造烟云古寨

据历史记载,商丘梁园又名兔园,为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方圆300多里, 园中有百灵山、落猿岩、栖龙岫、雁池等,其中栖龙岫就是乔集乡六庄村中心小学院内的龙啸烟云寺。该遗址现存一个长宽约50米、高约1.5米的高台。至今,六庄一带刘姓众多,据刘氏家谱记载,当地刘姓确为汉梁孝王刘武后裔。

据《读史方舆纪要》虞城条载,“龙岫烟云”即兔园中之栖龙岫也,在县东三十里,每见烟云缭绕,如龙隐现其中。西汉梁孝王时将其纳入梁园景观之中,又为其改了一个雅名叫栖龙岫,北宋元丰年间在台上建玉皇庙,当地人都习惯称之为龙啸烟云寺。今乔集乡有烟云寺经济开发区位于古台西南隅。明代教育家张嵩《龙岫烟云》诗曰:“惟有烟云旧时物,朝朝暮暮去还来。”令人神驰。

该乡依托悠久历史和厚重人文积淀,以烟云寺汉梁文化为中心规划烟云古寨文化旅游工程,打造烟云古寨:重新组织水格局,合理规划重现河流形态,打造生态水上乐园;复原汉梁园“七台八景”第一景龙岫烟云,打造休闲娱乐旅游文化场所;兴建豫东民俗风情街、豫东民俗博物馆和洪河谷农业生态园,新建农产品展厅、特色农业大棚、自采园、体验园、科研园等农业产业园;打造农家乐特色小吃庭院和杂技演出大剧院。一期工程已流转土地800余亩,二期工程将流转土地1000亩。

立足故道文化 打造果乡品牌

九曲黄河,见证了厚重中华民族史和发展趋势,最初流经商丘是宋绍兴二年,金太宗天会十年(1132年)到咸丰五年(1855年)改道北徙,流经商丘境内共723年。现在,这里尚有蔚为壮观、目前全国保存最完整的黄河故道大堤,像一条玉带横贯商丘境内民权、宁陵、梁园、虞城4个县区,涉及26个乡镇、5个国有林场及5座水库,总长136公里,在乔集境内长约15公里,既承载历史,也承载着虞城作为商丘东大门重要的生态和林果产业,是虞城县林果业最亮丽的风景线。

“我今年种6亩多苹果,收入7万多元,明年准备扩大面积,争取再拿个金奖。”在乔集乡第四届苹果节上,种植户赵慧信心满满地说。

近年来,为夺取产业扶贫胜利打好脱贫攻坚战,该乡以林果业为抓手,发展林果3万亩,形成了杨林、高堂寺、林堂等苹果种植专业村。着力打造了100个优质苹果自摘园、100个优质苹果种植精品园。2013年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中国优质苹果基地百强乡镇”,2015年被授予“绿色果品”称号,2017年获有机认证,正筹备申报“虞城苹果”中国地理性标志农产品。

故道厚土造就了乔集苹果色、香、味俱全的完美品质。该乡立足实际,把“发展优质红富士苹果、培育做强富民支柱产业”作为精准扶贫工作重要抓手,激励果农不断学习钻研新技术,不断提高苹果的品质和价值,先后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20项,年产优质果品3000万公斤,仅此一项人均年增收3000元。目前,乔集乡红富士苹果种植及相关产业已使全乡25%的贫困户脱贫。

做大杂技文化 建设富民强村

“俺不等不靠,全凭杂技摘了穷帽!”在脱贫励志颁奖大会上,该乡刘楼村村民刘世田被村委会授予“脱贫带富能人”称号,接过奖牌,刘世田紧紧握住驻村帮扶干部裴广聚的手哽咽着。

刘楼的杂技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宋朝时期,当时宋都开封杂技表演,主要艺人都是刘楼村人。明末,黄河泛滥、土匪横生,刘楼村刘氏家族筑寨墙、建炮楼、购刀枪、聘师爷、习武术、练杂技,强身健体、以防匪患。为安全起见,每到秋收过后,刘楼周边村民,带着牛羊、粮食等贵重物品来到刘楼村,与刘氏家族一起生活,习武练艺,从此刘楼杂技得以更好地完善和发展。如今,历经800多年的代代传承,刘楼村的杂技艺术愈加精湛,门类愈加齐全,有顶技、蹬技、耍花坛、走钢丝等1000余类。古老的民间文化在新时代散发熠熠光辉。

在驻村工作队的引导下,刘世田成立了一家婚庆礼仪公司。他行走全国多年,杂技功底深厚,表演深得大家喜爱。每逢开业庆典、婚庆喜事,人们都请他去演出。他又发动村里其他会杂技的34户贫困户89人,组成业余杂技队组团去演出。2017年,在他的带动下,这支贫困队伍全部脱贫。

“上至九十九,下到刚会走,刘楼耍杂技,人人有一手。” 有杂技之乡美誉的乔集乡现有杂技团300多个,从业人员5000多人。2016年1月,乔集乡被河南省文化厅命名为“河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刘楼村被命名为“河南省特色文化村”,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乐享杯”才艺大赛,荣获团体“二等奖”。

弘扬孝善文化 树立文明乡风

明万历二十五年,河衍古虞,在黄堌堤(今乔集乡大朱寨)决口,洪水肆虐,十八万农夫堆土填石无济于事。宁阳集(现乔集乡)郝氏、刘家集(现刘集乡)党氏两名青年壮汉挺身而出跃入水中,堵住了决口。当地百姓为纪念英雄的壮举而修“将军庙”,并塑像其中。每年二月十三日是郝、党二将军的祭日、九月九日是郝、党二将军的生日,每到这两个节日,方圆百里民众纷纷前来拜祭。清嘉庆年间,村民刘存义去世,妻范氏几十年如一日侍奉婆母,无钱买肉,割下自己股肉炒熟奉给婆母,邻里纷纷赞誉范氏大孝。嘉庆皇帝下圣旨表彰其功德,勅立旌表儒士刘存义之妻范氏节孝坊,以碑为证,彰其孝德。该碑于日前在六庄村被成功挖出,上面龙身盘顶,“皇上圣旨”四字清晰可见。

目前,乔集乡正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县指示精神,创立孝善基金,由子女为老人交纳赡养费,实施老人户“去危房、接到家、送到院、服务到、营氛围”孝善措施,各村纷纷开展“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家庭”“光荣户”等评选活动;在全乡开展以脱贫攻坚、美丽党建、产业发展、美丽乡村、社会治理为主的“五面红旗”创建活动,引导各村基层党组织形成比学赶超竞争氛围,促进乡村振兴。


商丘日报记者 刘建谠 通讯员 谢卫勋

商丘日报2019年1月2日刊发

   


文章热词: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用文学见证改革开放四十年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