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虞城网官网 >> 媒体报道 >> 浏览文章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你看你看老人的笑脸

时间:2019年06月26日信息来源:商丘日报 点击:次  字体: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你看你看老人的笑脸

美丽的郭土楼村

丰收的季节,飘香的土地。

穿行于虞城乡村,扑面而来的不仅仅有热浪滚滚、麦香果香,还有那些脱贫致富路上的可喜变化,那些说起美好生活和新愿望的人们,尤其是老人们的幸福笑脸,深深感染、打动了每一位记者。


“心里可敞亮了”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你看你看老人的笑脸

钟爱英老人的儿媳妇在给她梳头

钟爱英老人这几天分外高兴,大儿子刚给家里捎来2000块钱还没花,二儿子就又给家里寄来了2000块钱让她过好麦季。6月5日上午,记者在虞城县谷熟镇柴王村采访时来到她的家里。看见有记者来,老人激动地从卧室拿出一个厚书本,翻开书本,一沓崭新的百元人民币秃秃噜噜掉在地上,记者帮着老人从地上捡起来。“数数有多少钱,还够不?”“一张、两张、三张……2000块一分都不少。俺说不要他们的钱,这两个儿子就不愿意。因为老三把俺从破房子里接家来住了,老大老二就不好意思,一定要给钱表示心意。”钟爱英老人笑着对记者说。

几年前,钟爱英的日子可不像现在这样舒坦。今年70多岁的钟爱英老人有三个儿子,没有闺女。早些年,老人费尽辛苦给三个儿子先后盖房子娶媳妇,任务完成了,人也老了,挣不来钱了,就住在村后头的老院子里。房子又破又小又矮,离三个儿子还远,生活很不方便。“是县里实行了个好政策,我们这些老年人日子就一天天好起来了。”前年,三儿子把她从旧院子接回了家。开始她不愿意,怕与儿媳妇处不好。儿子就说,别人家都挪回来了,你一定要回家来住。“儿子让俺来,俺就来了。”

钟爱英老人20多岁嫁过来时,婆爷爷跟着她过日子,婆爷爷身体有病,生活不便,是她一直奉吃奉喝、端屎端尿,伺候到老。“她当年就被评为村里的好媳妇了。”谷熟镇柴王庄村村委会主任叶义亮说。“现在儿媳妇对俺可好啦,经常给俺梳头洗头,做吃的买穿的,俺儿媳妇也能评为好媳妇了。”钟爱英接过话茬越说越激动,“俺住的房子敞亮了,心里可敞亮了,今后生活更敞亮了!”

在柴王村整洁的文化广场上,叶义亮介绍了村里对“老人户”施策的流程、做法以及事例。针对65岁以上老人,村“两委”进行初评、筛选,通过入户核查然后评议分类,哪些人该送敬老院,哪些人该“服务到”,哪些人该送安置房,哪些人该“接回家”,一目了然。还制订了详细的因户施策流程,对需要接回家的老人,实行“签协议”制度,对子女主动积极赡养的,通过孝善大会进行表彰。

这才有钟爱英老人的敞亮生活。


“住得可宽敞了”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你看你看老人的笑脸

记者跟史永凯老人拉家常

“老房子推倒了,这房子比俺原来住的那破房子好多了。村里把俺接到这个新房子,住得可宽敞了,心里可得劲了。”在杜集镇史桥村新建的集中安置房里,村民史永凯笑得合不拢嘴。

今年86岁的史永凯老人是村里低保贫困户,有两个闺女,一个在城里打工,常年不回家。另一个嫁到离自己四五里地的邻村,虽然逢年过节也来看他,一遇事情多或者农忙闺女看望的就少了。因为有儿女,不是五保户,就不能到乡敬老院集中供养。老伴去世以后,他自己一个人住在村里简陋老房子里,生活极不方便。在脱贫攻坚关键时机,村里在县、乡大力支持下,筹资在村里盖起集中安置房。史永凯老人就被送到安置房里生活。刚从破烂不堪的老房子里搬过来时,史永凯老人一时还没有适应过来。记者驻足观看,砖混结构,钢梁红瓦,一个小院,一溜三间,一间客厅,客厅一边是卧室,另一边是厨房和卫生间,里面硬件配备齐全,厨房有煤气灶、有冰箱,堂屋有条桌、有沙发,卧室有电视、有电扇,房前还有处菜园。住上新房子的史永凯老人很高兴,每天一起床就骑上三轮车沿村子周围转一圈,晚上再骑上三轮车沿村子周围转一圈。三轮车上放着一台收录播放机,听听自己喜欢的大戏《打金枝》,时不时还跟着哼上一段“有为王我坐江山风调雨顺……”到发低保的日子就骑着三轮车到镇邮蓄银行领钱。

史永凯老人每月有150多块钱的低保金打在卡上。除了按月领取低保金外,还能按月领取60岁以上农村养老金。从今年起80岁以上的老人的养老金又涨了,史永凯每月可以领取更多的钱改善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岁暮清淡无一事,竹堂寺里看梅花。”开门柴米油盐酱醋茶诸多事情,除了老人轻来轻去力所能及的事外,其他都由党员干部和义工“别人家”帮了。对于需要“服务到”的老人,村里成立老人服务社,选出义工,每天打扫一次卫生,每周清洗一次,晾晒衣服被褥;为老人洗头、一日三餐、送医就诊,地里有活还能帮着干。史永凯虽然看不到梅花,村里的杏花、枣花还是可以看到的。“没想到能住上新房子,没想到能排队领钱,没想到能过上恁好的生活!”老人摸着墙上印有习近平肖像的挂历连连称赞,“习主席领导的好嘞很!”

出了史永凯家的大门,史桥村党支部书记田光告诉记者,要说脱贫攻坚这些年来,农村最大的变化就是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来谁要做件好事,就是党员干部也有人说你作假、作秀,弄得做好事的人都不好意思。通过这么多年政策带动、教育引导,大家的思想觉悟真提高了。一段时间要是不做点好事、不做点公益,你自己都不好意思了。第二个变化就是随着农村农民脱贫致富步伐的加快,村集体经济有了起色,扶贫车间和农村合作社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这样集体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就可以在解决“老人户”问题上做到精准施策,对失亲老人或独居老人进行妥善安置,并启动了“老人服务社”服务管理制度。

这才有了史永凯老人宽敞的生活。


“吃得可高兴了”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你看你看老人的笑脸

义工给杨永好老人喂粽子

“我以为这辈子再也回不来了,感谢以孝治家,感谢杨善庙的亲人们,是你们成全了我回家与乡邻们在一起吃顿饭的梦啊!”在郭土楼村杨善庙“孝善大食堂”里,回家吃孝心宴的杨永好老人高兴地说。

87岁的杨永好老人是个五保户,父母过世得早,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他20多年一直生活在离家20多公里的乡镇敬老院,平常就没回来一次,村子里30岁以下的年轻人都不知道他,他也一个都不认识。从2016年郭土楼村杨善庙开设“以孝治家”大食堂以来,几乎每个星期都会有义工前往养老院把他接回来。第一次回家,他激动得满脸泪水。“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像年轻时一样,能在集体食堂里跟自己的老伙伴一起吃饭。这么幸福的‘大锅饭’,吃得可高兴了!”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你看你看老人的笑脸

郭土楼村杨善庙“孝善大食堂”

杨永好老人所在的郭土楼村杨善庙是“全国以孝治家试点单位”“以孝治家全国示范基地”。在这个践行“以孝治家”先进集体里,有基层党组织队伍、义工队伍和慈善企业家队伍,三支队伍非常有凝聚力。那一年杨永好老人在敬老院不慎摔坏了腿,村党支部书记杨新文连夜带人赶到敬老院看望老人,知道老人需要一笔特殊的护理费,杨书记带头捐款500元,十几分钟内就募集捐款5000多元。6月6日,本报乡村报道组到郭土楼村采访,见到正在“孝善大食堂”里吃孝心宴的杨永好老人,问到他的腿咋样了,他一字一句地说:“腿好多了,能自己走路了。”因为老人手脚不灵便,吃饭有些困难,吃饭期间,一名义工剥开一个粽子,放在杨永好老人嘴里。那场景,如同儿子对待父亲。

在孝善文化墙前,杨新文感慨地说,如今村民富了,对精神生活追求高了,他们通过公开评选“好家庭”“新竹林七贤”,大张旗鼓表彰“好婆婆”“好媳妇”,2016年又开展“以孝治家”群众活动,建好基层党组织、义工、慈善企业家三支队伍,建设“以孝治家”大食堂、乡村书院和健康家园。通过本村年轻人自愿自费给老人提供午餐费用,80岁以上老人周一到周四中午、70岁以上老人周五中午在“孝善大食堂”共进午餐。在“孝善大食堂”,老人们在一起聚餐,聊聊天、看看电影,那种快乐和幸福,感召着每一个年轻人的孝心和爱心,并为他们在外工作提供亲情支撑。

这才有杨永好老人高兴的生活。


记者手记(苏强华)

近年来,一些地方,老人老无所养。无儿无女的“老人户”,有儿有女无赡养能力的“老人户”,有儿有女因主观原因不尽赡养义务的“老人户”,让他们安度晚年是当前农村突出的老大难问题。如何破解农村“老人户”问题一直是脱贫工作中的最大短板,也是记者心里最大的困惑。

在麦香四溢的季节,记者冒着高温,从南到北,走进虞城多个乡村。被接回家安度晚年的柴王村老人钟爱英,数着儿子寄来钱的开心笑脸;被乡亲们接到“孝善大食堂”郭土楼村杨永好老人,津津有味吃孝心宴时的动人笑脸;从破烂不堪的旧房子里搬到崭新安置房的史桥村史永凯老人,见到记者诉说新生活的舒心笑脸。当记者看到这一张张发自心底的幸福笑脸时,我们也逐渐化解了心中的困惑。这一切得益于虞城县近年来实施的创新举措。

该县结合实际情况,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在脱贫攻坚“拼刺”之际,按照“遍访、核查、验收”三步走要求,深入开展脱贫攻坚推进达标“大走访”活动,通过实施“去危房、接回家、送到院、服务到、建基金、营氛围”举措,进一步压实责任,拿出“绣花”功夫,彻底破解了脱贫攻坚中“老人户”的赡养问题。“去危房”做到“危房不住人,住人无危房”;“接到家”动员有条件的子女履行赡养义务,把老人接回家;“送到院”对五保户或有儿女但无赡养能力的,把老人送到安置院集中赡养;“服务到”对无自理能力又愿独居的老人由义工承包,定期上门服务;“建基金”在行政村成立扶贫孝善基金会,通过子女缴纳、政府补贴等方式募集。“营氛围”通过抓正负面典型让村民知孝、懂孝、行孝、扬孝。一系列举措的实施,有效破解了脱贫攻坚中“老人户”的赡养难题,全县“老人户”的幸福感空前提升。

孝善虞城,德行天下。我们祝福并坚信,虞城老人们的幸福一定会常驻心底,笑容一定会挂在面庞。打赢脱贫攻坚战,要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确保不漏一村不落一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老人幸福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


相关链接

以脱贫攻坚统揽发展全局

商丘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建谠

虞城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省、市决策部署,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推进有序,成效显著。2017年,代表河南省接受国务院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取得优异成绩,战区作战机制、扶贫车间建设等做法受到肯定;2018年3月,河南省拟退出贫困县预评估,全省两个县达到“完全可以退出”条件,虞城名列其中;“三遍走”工作法在河南省推广;2018年度国家财政扶贫资金绩效目标考评中,取得优异成绩;在全省2018年脱贫退出的19个国定贫困县中,群众满意度位居第二名。

奔着问题去,迎着困难上。虞城在脱贫攻坚中着力破解四个难题:着力破解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发展群众难题,以精准扶贫专业合作社破解组织群众难题;着力破解“老人户”难题,创新提出“去危房、接到家、送到院、服务到、重孝善、营氛围”工作法。通过“以孝治家”的宣传和引导,让子女养老成为行动自觉;着力破解内生动力不足难题,开展“立德践行”“脱贫光荣户”“星级文明户”“感党恩知荣辱”等主题活动;着力破解农村产业发展难题,通过“以大带小”,全县规模以上企业为贫困户提供近1.2万个就业岗位;通过“以小育大”,全县建成产业孵化园、扶贫车间182个;通过“以新促转”,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增强发展新动能。

脱贫攻坚中,该县以孝善文化助力脱贫攻坚新风尚;以扶贫车间带动产业发展新局面;以精准扶贫合作社激活基层内生动力;以“以工带农、以企带户”模式推动产业发展;以“四重医疗保障”构建健康救助新防线;以“六改一增”强化全覆盖;以人才回归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以利用数据平台压实帮扶人员工作作风。

虞城坚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压茬推进,统筹做好“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在乡村振兴中做好三件事。一是破旧立新、除旧布新、村村林果、欣欣向荣;二是变革图强、转型求活、村村富美,壮大经济综合体和村集体经济;三是以孝治家、创新图治、村村和谐,构筑现代基层治理体系。


文/商丘报业全媒体记者 苏强华

图/商丘报业全媒体记者 傅青 刘建谠 摄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