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虞城网官网 >> 政府信息 >> 脱贫攻坚 >> 浏览文章

扎根基层实干 敬业奉献楷模

时间:2019年03月05日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字体:


——记驻石庄村第一书记张卫兵

三年来,无论阴晴雨雪,总有一个矫健的身影行走在田庙乡石庄村的田间地头、房前巷尾,乡亲们见了总会亲切地打招呼,热情地唠上几句家常,这已经成为村里大家最熟悉的场景。他就是虞城县文化广电旅游局选派到石庄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张卫兵。

三年来,张卫兵团结带领驻村工作队紧紧围绕“重发展、强基础、兴产业、扶能力、促就业、助增收”六个方面,以情感扶贫、文化扶贫、产业扶贫、旅游扶贫四方面为抓手,扎根基层,率先垂范,事无巨细,亲力亲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创造地开展扶贫工作,用辛勤的汗水和扎实的工作谱写出了一曲曲爱岗敬业的赞歌。

扎根基层实干 敬业奉献楷模

一、顾全大局,勇挑重担下基层

张卫兵现任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驻石庄村第一书记。驻村前,主抓业务部门较多,分管内容繁杂,期间,无论局里安排什么工作,再苦再忙再累,从来没有半点怨言,都保质保量完成任务。2015年精准扶贫工作正式启动后,县文化广电旅游局扶贫帮扶村为石庄村,该村位于虞城县东北部,黄河故道岸边,是个典型的偏僻贫困村,精准扶贫工作战线拉得又长。局里在决定派驻村人选时,反复斟酌,迟迟定不下来,他知情后,主动找到局领导,无条件服从局党组安排,承担了这项工作任务,为局领导解决了难题,保证了驻村工作顺利开展。从此,他开始了两点一线的驻村扶贫工作,奔忙在石庄各个村落,周末加班加点成为常态,象一头勤勤恳恳、默默无闻、鞠躬尽瘁的“老黄牛”精心耕耘着自己的土地。

开展扶贫工作以前,在石庄村民中流行这样一句话:“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老百姓祖祖辈辈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毫无生机,死气沉沉。这是石庄村文化缺失的真实写照。刚入村,他带领驻村队员住在老村室,黑灯瞎火、漏风漏雨,道路坑坑洼洼,晴天“扬灰路”,雨天“水泥路”,白天蝇子飞,晚上蚊子咬,对驻村生活极不适应。同时,村干部和群众普遍持一种怀疑的态度,“驻村不就是那么回事嘛”“有事就来,没事就走”等各种不相信的眼光、不信任的言论。对此,他并没有退缩,及时调整心态,积极面对,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一是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引导带领群众,每到一村民组,主动跟他们拉家常、做朋友,想方设法吃透村情,帮助村里解决实际困难,消除群众心理上的距离感,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激发他们的致富热情,相信和依靠群众,引导和带领群众,这是做好驻村工作的基础。二是把国家扶贫政策精准到每个贫困农民身上,让村子脱贫、群众致富是驻村义不容辞的政治使命。他时时刻刻心中装着群众,始终洋溢着“站着像一道墙,为群众遮风挡雨;蹲下像一头牛,吃的是草、挤的是奶”的无私奉献精神。他认真研究中央、省精准扶贫一系列惠及贫困群众的政策、措施,采取以“晒暖会”“烤暖会”“乘凉会”等形式,亲力亲为地把十九大精神和精准扶贫政策宣传到户,千方百计地用好政策、用足政策,推动各类扶贫项目及早落地,真正让贫困群众能多得实惠,提升群众的满意感、幸福感。

二、情系群众,真心实意助脱贫

作为第一书记,密切群众联系,只有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尽心尽力办好,才能以诚心换真心,成为群众的主心骨、当家人。入村后,他严格按照驻村要求,驻村做到了心入、身入、不吃请、不扰民,深入群众,扑下身子和群众打成一片,了解群众所急、所盼、所想。深入田间地头,与贫困户面对面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动真情,付真心,关心弱势群体,争做三个一:一是做贫困儿童的“好爸爸”,二是做孤寡老人的“好儿子”,三是做群众的“贴心人”。

扎根基层实干 敬业奉献楷模

一是时刻关注贫困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该村贫困儿童申若彤的爸爸精神失常走失,至今下落不明,妈妈离家出走。她出生以来从没有见过爸爸,从小跟奶奶生活,张卫兵了解情况后,经常到她家看望,给她手把手辅导作业,真心实意关心她的生活,关爱她的成长,切实履行一个爸爸的义务,两年来累计为申若彤个人捐赠现金1500元。二是利用暑假期间,张卫兵组织文化志愿者为贫困儿童开展“教你一招”音乐、舞蹈培训,把文化培训送到家门口,让孩子们体验唱歌跳舞带来的快乐。三是建立面向基层贫困儿童的文化志愿服务点,以“送演出、搞培训、种文化”为主要内容,满足贫困儿童对文化知识的需求,拓宽其成长道路,让孩子们绘出多彩的童年生活,受到孩子和家长的欢迎。四是组织21名贫困户儿童开展“关爱贫困儿童、守护他们成长”虞城一日游活动,他亲自带着孩子们来到伊尹祠、木兰祠、县图书馆、5D电影院,让孩子们感受到伊尹文化,领略了花木兰替父从军的英雄事迹,阅读了科技儿童书籍,增长了他们的知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五是为全村7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拍幸福照、全家福等惠民活动。两年来免费为村民们拍摄幸福照、全家福150余幅。同时,为全村每位老人发放价值168元的专用营养奶粉,为村70岁以上孤寡贫困老人赠送生日蛋糕。九九重阳节这天是贫困户崔同法的生日,他的儿子常年在新疆打工遭遇车祸,几年未回,老两口生活艰难。当日驻村工作队给他们送去了生日蛋糕,老两口激动不已,临走时他们激动地说:“工作队员比我儿子还要亲”,送到家门口久久不愿离去。事情虽小,却赢得了村民的赞誉。六是主动与贫困群众交心,做群众贴心人,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命线。他经常到农民家里坐一坐,听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想法。对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耐心细致地做工作,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关心弱势群体,助力精准扶贫,节日期间慰问贫困户32户,组织县知名企业慰问贫困户10户。已为群众开展“六送”活动送健康、送技术、送书籍、送法律、送春联、送文化活动,与群众话家常,谈发展,加深了感情交流,把党的声音及党的惠民政策及时传达到每家每户,做全体村民的好朋友和贴心人。   

扎根基层实干 敬业奉献楷模

三、发挥优势,尽职尽责“种文化”

张卫兵发挥部门优势,尽职尽责“种文化”,既帮农民富口袋,又帮农民富脑袋。一是完善村文化活动中心配套设施,更新农家书屋,购买了图书、配备了棋牌桌椅、乒乓球室,每天向村民免费开放,使“文化大餐”惠及全村。二是在驻村工作之余,自己创作编排了精准扶贫现代戏《石榴花儿红》,这是虞城第一部自编自演自导的现代豫剧,该剧荣获商丘市第三届戏剧大赛金奖,在全县各乡镇巡演50多场。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一致好评。三是针对留守儿童及老人,积极开展关爱特困儿童、助老、济困、助残等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暖,传播大爱。组织、策划、举办了虞城首场精准扶贫公益晚会,从全县贫困家庭中筛选出的16名家庭极其贫困的儿童实施精准扶贫,现场资助每一名特困儿童现金1000元,并为他们购置了书包和学习用品,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四是为了赞美辛苦战斗在扶贫第一线的驻村工作队员,拍摄完成了虞城第一部精准扶贫题材电视MV《你比亲人还要亲》,现已通过微信平台全国播放。五是两年来共组织省豫剧三团和县知名剧团开展文化下乡26场,让村民不出家门免费看好戏、看大戏,圆了老百姓几十年来第一次在家门口听戏梦,极大的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元旦期间举办了石庄村第一场“送文化、送温暖”迎新年文艺演出,现场为全村每一名儿童捐赠价值50元的保暖用品;2018年春节期间该同志组织、编排、举办”百场村晚”第一场,为体现“我参与,我快乐”文化宗旨,营造让“老百姓自己演、老百姓自己听,老百姓自己乐”的文化氛围,同时通过群众自己的表演,吸引了更多的群众参与其中,使他们获得信心感、归属感、荣誉感,同时激发了基层文化工作者的热情,真正实现了由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系列文化活动的举办达到了教育引导村民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的目的。六是打造美丽乡村,改善生活环境。积极开展“清洁家庭、清洁庭院、清洁村落”活动,现已建设了花园式文化广场,村内道路全部建设成了平整的水泥路,达到了百分之八十户户通,粉刷墙面万余平方米,新安装路灯68盏,告别了祖祖辈辈“摸眼瞎”的历史。村民说:路灯安装夜夜明,群众晚上好出行;照亮脱贫致富路,心系群众给好评。制定村规民约,帮助群众破除封建迷信,树立文明新风,书写宣传标语,悬挂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宣传板面50余块,评选出10佳“好儿媳”、“好婆婆”、“致富状元” “卫生模范户”等10类先进模范,邀请国家级传统教育专家张洪泉教授举办二次“弘扬孝道文化,助力脱贫攻坚”报告会,各项活动的举办极大地调动了村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提升了乡村文明,改变了村容村貌,文明乡风滋养了乡村振兴之路。七是为石庄村购买配备了音响器材和盘鼓,并专门请专业文化人才为全村妇女进行广场舞培训、盘鼓培训,为老年人进行健身操培训,成立了农民广场舞队、盘鼓队、腰鼓队,每逢谁家有喜事,那些参与文化活动的村民们,既活动了筋骨,还可以挣到30至50元的收入。如今,浓郁的文化氛围让人耳目一新,每当夜幕降临,村民们特别是妇女儿童陆陆续续来到文化广场翩翩起舞,笑声不断,听着动感的音乐,踏着幸福的舞步,将以前死气沉沉的“夜生活”彻底点亮,花园式的文化广场、开放的文化活动室、热闹的乡村大舞台,系列的文化惠民政策让人民群众获得极大的幸福感。

乡村变化大,面貌焕然新。石庄村66岁的“名人”石某,绰号“酒晕子”,曾经一天到晚酒不离口,烟不离手,喝醉经常打媳妇,媳妇最后喝药自尽,儿子精神病外出几年未回,一个人生活,对生活失去信心,他常说“活一天少一天”,经过张卫同志兵的教育引导感化了他,现在,他不光戒了酒,人也精神多了,用他现在的话说“活一天快乐一天”“俺还得多活几年呢,看政策这么好,村里建得像花园一样,俺咋咋也得干点啥,不能整天光喝滥酒了。” 还有,村里绰号叫“大懒汉”的贫困户刘某,家里没有院墙和大门,破烂不堪,娶个智障妻子,四个孩子,其中一个还患有残疾。刘景亮平时懒散惯了,打个烂牌,睡个懒觉,熬天混日子,隔三差五,到村室要这要那,给他申请的产业补贴款,领走后离家出走,吃喝胡混。张卫兵得知这一情况后,就经常去他们家,鼓励引导他树立自我发展、自力更生、发家致富的信心,了解实际困难,因户施策,商议解决办法:一方面,给他的残疾儿子赠送了价值600元的轮椅、书包和学习用具,另一方面,帮助他建造院墙,打扫院落,安装外门。他看到自己焕然一新的家,激动的说:“感谢工作队,现在真有个家样了”。去年他大女儿还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焦作医学院。现在他在村里的建筑队打零工,生活充实了,对未来的生活也充满希望和信心,重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今,石庄村“坐在门口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的思想在驻村工作队和帮扶人的帮扶下被彻底改变,积极向上的精气神在干部村民中蔚然成风。 

扎根基层实干 敬业奉献楷模

四、以身作则,一户一策抓产业

张卫兵深知:产业扶贫是脱贫的必由之路,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不等、不靠、不要,就得引导困难群众学技术、找门路,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脱贫致富是“干出来的”。对此,张卫兵根据该村实际,以身作则,深入各家各户,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发挥各自优势,因地制宜,制定了“一户一策”脱贫办法,狠抓产业发展,加快脱贫攻坚步伐,早日走出困境,过上幸福美好新生活。一是结合该村实际,利用丰富的草资源,大力发展养羊产业,聘请农业、畜牧专家亲临田间地头授课5次,发展种植、养殖业,实现“一村一片骨干群体、一户一个技术能手”,指导农民发展生产,学习技术,促进农民增收。二是2017年组织成立了4个农业合作社:石庄村精准扶贫农业合作社、新庄种植农业合作社、石庄海朋种植养殖合作社、孟庄养殖农业合作社。三是村成立的合作社种植白芍药400余亩,引导鼓励全村大力发展养殖产业。现有养鸭20棚共计200亩,自动化养鸡场三个(2000只),规模养鸡专业户6户,规模在200头以上的养猪场两个,蔬菜种植大棚50亩,小额贷款8户。石庄村民王保才,他父亲以前患癌症,家中又出了交通事故,对生活失去信心,非常迷茫,该同志了解到他有养猪的经验,便积极协调小额贷款5万元帮助他办起了养猪厂,慢慢扩大规模最多达到60多头,又种起了5亩芍药,以猪粪作肥料,既丰田又生态,把养猪厂做成了“现代家庭农场”。在王保才的带动下,石庄村有规模养猪、养羊户超过50家;石庄村原先养鸭、养鹅的比较多,就是卖不上价钱,张卫兵同志积极引导农户学会农业良性循环种植,既做到了生态环保,又达到省时省力。石庄村的养鹅大户石长闯以前在郑州开4S店,用他的话说“打工不自由,还是不如回家干”,他利用故道野草比较多,便养殖生态鹅蛋,他说:“小鹅吃草,草吃完了,鹅开始产蛋了”, “现在一枚鹅蛋六、七块,我一天能卖四五百个”;43岁的韩桂侠,以前在北京干建材,扶贫工作开展以后,他回到家乡,通过与华英公司合作开始养鸭,现已扩大到14000余只,年创利润20余万元,已带动8户脱贫。

扎根基层实干 敬业奉献楷模

五、率先垂范,创新思路抓旅游

张卫兵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利用现有的旅游资源及区位优势,创新思路,按照全县“一路+三区+全境旅游+新型小镇”全域旅游思路,以木兰从军路为主线,将各景点有机整合连接,由南向北全域打造。石庄村正是木兰从军时“暮宿黄河边”在虞城旅游最北边的一个落脚点。对此,按照全县旅游整体布局,突出特色特点,帮助群众做好村庄建设、绿化规划,打造成全域旅游上一道亮丽风景。同时,以被评为国家旅游扶贫示范村为契机,将利用石庄千亩水库、木兰暮宿遗址与山东AAAA级景区浮龙湖临界的优势,与北京大汉村乡村旅游公司已洽谈合作,打造石庄十九湾花海小镇项目,总投资3.5亿元,规划已制作完成,该项目分三期建设,打造豫鲁苏皖四省康复养老休闲生态旅游基地。第一期打通AAAA级浮龙湖景区,土地流转500亩种植山楂树,农民以土地入股,现已种植400亩芍药;建设百花园和改造民宿,发动群众在道路两侧、房前屋后,背街小巷、院内闲地全部种植石榴和花草,达到“人在花中走,景在花中留,情在花中醉”的生态美景,引八方游客观光旅游养生,目的是让游客的心情静下来,让游客的生活慢下来。现已建设好木兰墓宿地遗址、木兰亭等四个休闲亭,绿化面积500平方。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粒沙同样可以凝聚成塔底的基石。张卫兵同志敬业奉献的精神和工作业绩得到了石庄贫困户及全体村民的一致好评,得到驻田庙乡扶贫工作全体队员的肯定。张卫兵先后荣获河南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商丘市“三五”基层工作日先进个人;县焦裕禄式好干部;县先进工作者;县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他勤奋工作、任劳任怨、无怨无悔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脚踏实地干工作、爱岗敬业作奉献。

摄影报道:李超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以下是对 [扎根基层实干 敬业奉献楷模]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