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虞城网官网 >> 文化长廊 >> 浏览文章

中国廉政文化历史故事 | 风后隐耕

时间:2021年02月02日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次  字体:


风后是黄帝时候的人,《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裴骃《集解》引郑玄曰:“风后,黄帝三公也。”张守节《正义》说:“四人皆帝臣也。”

《史记·孝武本纪》记载:“黄帝时虽封泰山,然风后、封巨、岐伯令黄帝封东泰山,禅凡山,合符,然后不死焉。”风后是伏羲的长子,继承伏羲的美德,善于学习,勤于钻研,严以修身,知识渊博,贤而有才。他家境贫穷,却不接受别人的贿赂。有一次,一个部落的首领命人带着玉帛和丝绸来聘请他,让他辅佐自己,他觉得那个部落的首领不是自己理想的君主,便婉言拒绝。有人问他:“人家带着厚礼请你去做官,你为什么不去呢?”他说:“我不是为了财帛,我的知识和智慧只献给圣明的君主。一个人不廉洁,是做不好官的。”风后早年怀才不遇,便以田耕为生,但他廉洁修身的名声却传了开来。

有一天,黄帝带领臣子出外巡访,来到了一个地方,见一个人正在田中耕锄。

这个人正是风后。风后耕锄一阵,见天日晴和,觉得是个好兆头,不由得唱道:“上天圆圆,下地方方。生逢斯世,得遇明王。”

黄帝一听,觉得此人非同一般,便让车驾人马向他走去,要问此人是谁。

风后听见了车声,却看也不看他们,只是躬身耕耘。黄帝望着他观察良久,自思道:“其人虽一耕夫,堂堂仪表,必有可取之处。”即命近臣去问他是什么人。风后见问,答道:“君臣别途,各安其事,何劳问焉!”黄帝一听便叹道:“哎呀!此乃贤者,果然不是一般的农夫啊!”于是下辇步行上前。风后一见,连忙停下耕耘,俯伏于田中,称黄帝为主。黄帝扶起他来问:“请问贤士高姓大名?为什么隐居在这里,不去代天行道?”风后奏道:“臣姓风名后,才疏学浅,不堪世用,只有躬耕薄田为生了。”

黄帝命风后随驾入朝,以扶社稷。风后也不推辞,领旨同行。之后,黄帝问了他许多问题,风后的对答总是让黄帝十分满意。于是,黄帝让他做了宰相。风后对黄帝的礼贤下士非常感动,说:“我本是个农夫,怎么能做宰相呢?”黄帝说:“你的学问很高,是我学习的榜样。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是贤才,都应该把他放到合适的位置上来。”

据《史记》等史籍记载,黄帝和蚩尤作战三年,进行了七十二次交锋,都未能取得胜利。在一次大战中,蚩尤在眼看自己就要失败时施出奇计,放出大雾,霎时间四野弥漫,不辨东西南北。黄帝的军队迷失了前进的方向。

黄帝十分着急,无奈下只好命令军队停止前进,原地不动,马上召集大臣们商讨对策,却不见了风后。黄帝诧异:风后到哪里去了?难道死在战场上了不成?立即派人四下寻找。找到风后,却见他独自一人在战车上睡觉呢。黄帝十分生气,说:“眼下是什么时候,你还有工夫在这里睡觉!”风后坐了起来,说:“臣哪里是在睡觉,而是在想办法呢。臣想,天上的北斗星为什么斗转而柄不转?臣听人说过,伯高在采石炼铜的过程中,发现过一种磁石能将铁吸住。我们能不能根据北斗星的原理,制造一种会指方向的东西?如果有了这种东西,就不怕迷失方向了。”

黄帝觉得他这个想法很好,便让大家议论。臣子们都认为这是一个好办法。黄帝就命风后马上设计,风后很快就设计好了。之后大家便动手制作,终于造出了一种能指引方向的仪器。风后把它安装在一辆战车上,并在车上安装了一个伸手指着南方的假人,告诉所有的将士:“打仗时一旦被大雾迷住了方向,只要一看指南车上的假人指的方向,马上就可辨认出东南西北。”

从此,黄帝的军队再也不怕蚩尤的大雾了。人人勇敢善战,个个奋勇争先,终于战胜了蚩尤,把蚩尤一直追到涿鹿之野歼灭。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