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虞城网官网 >> 媒体报道 >> 浏览文章

昔日“沙窝” 今日“果乡”

时间:2019年07月04日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次  字体:

昔日“沙窝” 今日“果乡”

 7月2日,走进虞城县田庙乡故道腹地刘杨庄村,万亩梨园郁郁葱葱、果实累累,村民三五成群在忙着采摘丰收的油桃。新修的柏油路上,一辆辆三轮车满载着鲜红欲滴的油桃奔驰,不时可见外地收购桃子的大货车。好一幅壮观的丰收景象。

“一场大风十斤沙,黄土堆里没庄稼。”刘杨庄村民牛入轻说起解放初期“沙窝”的情景,不禁长叹。70年的发展,一代代人的奋斗。如今,刘杨庄这个4300余人的村庄,终从黄沙遍地变成花海果乡。全村加上村民承包的林场,有梨树8000余亩,油桃树1万余亩,苹果、李子、杏、樱桃等其他杂果树3000余亩,蝶变为故道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以树治沙,绿了老荒滩

新中国刚刚成立后,国家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在黄河故道地区建立了国有林场,种植了很多槐树、杨树,这些树种又高大、又结实。“当时的条件下,哪有考虑经济利益,只是为了防沙。”村支部书记牛玉旺告诉记者。

据国有林场已退休原场长刘德祥介绍,国有林场在虞城黄河故道共建有张集镇马滩部、刘集陈集部、利民关庄部、田庙胡桥部四个分部。刘杨庄村归属于胡桥部,在整个林区的南侧。1964年左右开始造林。

“那时候,一夜间沙子就和屋子一样高,在屋里睡一夜,第二天脸上一层沙。”今年82岁的刘德祥告诉记者。

“第一次种下的是柳树,全林场职工和村民们连干了数十天,结果,天天风沙,那些柳树一棵也没活。当时,刨树窖都难,刨下窖,提起锹,沙子又把坑填满了。”刘德祥说起来心有余悸,“只有种一坨一坨的槐树疙瘩,风刮不走。现在想起来,还是那些槐树疙瘩,改了老荒滩。”

“1962年秋,省林业厅又下达了栽植任务,我指导职工们采用‘倒窖’方式,挖一个窖,再挖一个进行回填,这样我们又栽了加拿大杨树。”刘德祥介绍说。

当时栽树人少树多,林场采用的是“林场+农户”的方式,林场按栽一棵树一分钱的方式给生产队,生产队再给村民按工分形式记工分,慢慢把树栽起来。现在已更新几代,最后一代杨树也已长成参天大树,连同当年的刺槐,与现在栽植的果树一道,形成一条南北平均宽500余米、东西长数十公里的绿色林带,呵护着这条历史悠久的黄河故道,呵护着故道久远的风土人情和这方百姓。

以果脱贫,圆了致富梦

上世纪60年代,在刘杨庄村的黄河故道大堤上,散布着数百棵百余年以上的梨树。“那些树在我们常去玩的地方,就是果子少得很,有时候还不结果。”稍上点年纪的刘杨庄村民告诉记者。

上世纪80年代,由于国家生态环境的好转,刘杨庄村3500亩左右的国有林场进行了改制,结合当地果树种植特色,把土地逐渐承包给村民组,村民组再按人口往下承包。村民们自己动手,开始种植梨树、桃树等其他杂果树。

果树依然产量低,怎么办?77岁的刘杨庄村老支书刘培勋带领村民,租用了3辆机动三轮车,分7次带人到砀山张先桥那里参观学习酥梨的种植与管理。

今年66岁的张先桥是安徽省砀山县良梨乡小张庄村人,因家里种有果树,再加上刘杨庄这些“莽汉子”的邀请,1994年,他来到刘杨庄开始传授酥梨种植管理技术,从此和这里结下不解之缘。

“当年,管理跟不上,单棵梨树收入不到13元,好多树都死了。”老张回忆说。自接手这些树,经过嫁接、改良,1994年单棵收入超过50元;至1997年,单棵收入超过170元。20年来,张先桥帮助该村和邻近村民培养技术骨干1100多人,带领田庙乡及周边近2000户贫困户脱贫。

刘杨庄包含牛庄、林庄、西薛庄、东薛庄、赵庄、杨庄等8个自然村,人口比较集中。7月2日大清早,记者就看到以赵庄为中心,东西长数里的梨香大道上密密麻麻停满了大货车,一拔拔前来送水果的村民,把街道堵得水泄不通。

“以前是通过嫁接提高产量,现在又引进了高产新品种,还有新型的梨花授粉器,果树用的都是无公害有机肥,现在的果子比以前产量高,好吃、还安全。”村民牛效俊正在家里收果子,“村里俺这样的水果收购点有几十家,每天外运数十车。过罢年,先是樱桃,然后是桃、杏,一个月后是梨,最后是苹果,还有其他杂果。一年到头,俺村有10个月在忙。”

“我们最忙的时候,一天能拉十多万斤。”牛效俊的家里,平时来往的邻居牛春兰、李金柱等成了临时工,负责装筐,工钱一天100元。

以花为媒,活了乡村游

“早上出摊到现在,俺卖了200多个烧饼了。周末来这玩的人多得很。”田庙乡关庄村64岁的韩爱忠边打烧饼边比划。

近年来,刘杨庄村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产业,让万亩梨园一开花就为农民带来收入,实现开花、结果“两头甜”的果园经济。目前,全村各类果树面积两万多亩,主要有梨、苹果、桃等十大类80余个品种,涵盖了北方平原所有水果品种。每年春暖花开之时,杏、桃、梨花等竞相争艳,吸引周边数万游人前来观赏;金秋时节,硕果累累,百果飘香,把众多城里人召进果园,享受采摘乐趣。

“我们不光春天来,就是冬天,老张这梨树也好看。”日前,山东游客刘同在张先桥的盆景梨园面前高兴地说。只见张先桥梨园里的每棵树,或翩然鹤立、或一枝独秀,老枝斑驳、新枝葱嫩,棵棵都像“盆景”。树下养鹅,群鹅如鹤,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

目前,中国·商丘黄河故道湿地花海徒步穿越活动已成功举办数届。每次参加的人数达数万人,起点就在刘杨庄村。届时,数千影友拍果树花开,上千徒步健儿展开魅力角逐,数千生意摊位引来八方数万村民,成为故道春天里最美的风景。

刘杨庄多次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电影《油桃红了》及微电影《约会》在此拍摄,村里连年被评为生态旅游村庄……

走出刘杨庄,记者仿佛嗅到,这遍地的花香,连绵、悠长…

商丘日报记者 刘建谠 通讯员 谢卫勋

 商丘日报7月4日刊发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