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虞城网官网 >> 文化长廊 >> 浏览文章

发生在商丘的成语故事及典故之九十四(知耻而后勇)

时间:2019年11月06日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次  字体:

 


发生在商丘的成语故事及典故之九十四(知耻而后勇)


典出  西汉·戴圣《小戴礼记·中庸》

 知耻而后勇 

孔子认为,羞耻感是教化民众,实行德治和礼治至关重要的思想基础。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羞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教化百姓,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对自己的过错和他人的不善会勇于纠正。孔子站在国家治理的角度要求人们要修养德行。本段阐述修养德行的极端重要性。

    孔子说:“喜爱学习就接近智慧了,尽力去实行就接近仁爱了,知晓羞耻就接近英勇了(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而后勇)。知道这三点,就知道如何修养德行;知道怎样修养德行,就知道怎样治理人;知道怎样治理人,就知道怎样治理国家了。

    治理天下大凡有九条准则,分别是修养德行、尊重贤人、亲爱亲族、敬重大臣、体恤群臣、爱民如子、招纳工匠、优待边远异族、安抚诸侯。修养德行就能确立正道;尊重贤人就不会思想困惑;亲爱亲族就不会惹得叔伯兄弟怨恨;敬重大臣就不会遇事慌张;体恤群臣,士人们就会尽力报答;爱民如子,老百姓就会努力生产;招纳工匠,财物就会充足;优待边远异族,四方就会来归顺;安抚诸侯,天下就会敬服。

   上文的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是儒家对知(智慧)、仁(仁爱)、勇(英勇、勇敢)“三达德”(三种普世的德行)的一种阐发。后来“知耻近乎勇”,演化成了成语“知耻而后勇”,意思是知道耻辱以后就英勇了。

   “知耻”就是有羞恶之心(对自己的过错感到羞耻,对他人的不善感到憎恶)。

作者:掌传标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